二十四节气,我们的诗和远方。

发布时间:2022-06-13

二十四节气,我们的诗和远方。

国幸易保 2022-02-13 12:22

2022年2月4日,恰逢立春,这天,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,开幕式以中国24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,正好与北京24届冬奥会相吻合。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的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实践,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二十四节气各个节气应该吃什么,应该种什么,应该看什么,应该注意什么都囊括在二十四节气中。

二十四节气充盈着科学的雨露,洋溢着文化的馨香。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,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。

今天,让我们再次重温开幕式倒计时,品味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诗和远方!



image.png

 

雨水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

image.png




《春夜喜雨》

作者 杜甫(唐代)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;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



雨水节气是降雨概率开始高于降雪概率的时令,渐渐进入初雨时节和“可耕之候”。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,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。

image.png

 


惊蛰:春雷响  万物长



这句民间谚语讲述的是仲春时节,南方部分地区春雷阵阵、万物复苏。俗话说惊蛰过,草脱壳,进入惊蛰,草木复苏,万物开始生长。

image.png

 

image.png

 

春分:春风如贵客  一到便繁华



image.png



《春风》

作者 袁枚(清代)

春风如贵客,一到便繁华

来扫千山雪,归留万国花。



春风送暖,万物复苏,春风一到,万紫千红,繁花似锦的季节就到了。



image.png

 

清明:清明时节雨纷纷



image.png



《清明》

作者 杜牧(唐代)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;
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

清明时节,落雨纷纷,新绿时候,绵雨沾衣,正是南方地区的气候常态。



image.png

 

谷雨:风吹雨洗一城花



image.png



《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》

作者 黄庭坚(宋代)

落絮游丝三月候,风吹雨洗一城花

未知东郭清明酒,何似西窗谷雨茶。



谷雨,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。这个时候正是播种移苗、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。因为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,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。

image.png

 

立夏:天地始交  万物并秀



image.png



《遵生八笺》

作者 高廉(明代)

“孟夏之日,天地始交,万物并秀。”



意为在初夏时节,天之气与地之气有了亲密的互动,于是万物勃发。



image.png



小满:物至于此  小得盈满



image.png
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作者 吴澄(元代)

“小满,四月中。小满者,物至于此小得盈满。”



意指此时农作物的谷穗的籽粒未满但将满,麦秋将至,夏收在望。



image.png



芒种:家家麦饭美  处处菱歌长



image.png



《时雨》

作者 陆游(宋代)

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;

家家麦饭美,处处菱歌长



这首诗生动地诠释了夏收与夏种的快速切换,“小满赶天,芒种赶刻”的繁忙,以及麦收后人们的自我犒赏与欢愉。



image.png



夏至:绿筠尚含粉  圆荷始散芳



image.png

 

《夏至避暑北池》

作者 韦应物(唐代)

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;

未及施政教,所忧变炎凉;

公门日多暇,是月农稍忙;

高居念田里,苦热安可当;

亭午息群物,独游爱方塘;

门闭阴寂寂,城高树苍苍;

绿筠尚含粉,圆荷始散芳;

于焉洒烦抱,可以对华觞。



在暑热始盛的夏至与小暑交替的时节,正是荷花开放的物候期,竹与荷给了人们清凉的意境。



image.png



小暑:荷风送香气  竹露滴清响



image.png

 

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

作者 孟浩然(唐代)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

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

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

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

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



写“荷”以气,写竹以“响”,人们在荷风与竹露所赋予的香气与清响中,品味夏日的清幽。



image.png

 

大暑:桂轮开子夜  萤火照空时



image.png



《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》

作者 元稹(唐代)

大暑三秋近,林钟九夏移。

桂轮开子夜,萤火照空时

苽菓邀儒客,菰蒲长墨池。

绛纱浑卷上,经史待风吹。



溽热时节,“腐草为萤”,人们享受着有明月和萤火的盛夏夕凉。



image.png



立秋:天阶夜色凉如水  坐看牵牛织女星



image.png



《七夕》

作者 杜牧(唐代)
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

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



人们期待着新秋“凉风有信”,在立秋与七夕叠合的时节,仰望星空,心念神游。



image.png

 

处暑:春种一粒粟  秋收万颗子


《悯农》

作者 李绅(唐代)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

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


就自然气候而言,处暑是暑热止息的时节;就农事物候而言,处暑是禾谷黄熟的时节。正所谓“处暑立年景”,春种之粟,终于变成了秋熟之谷。



1655113891545.jpg



白露:露从今夜白  月是故乡明



1655113986436.png



月夜忆舍弟

作者  杜甫 〔唐代〕
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;
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;
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;

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


白露节气,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以白形容秋露,故名“白露”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对“白露”的诠释——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。白露是热与寒的分水岭,白露代表暑热结束,进入白露节气,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南下频繁,加上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,日照强度变弱,夜间晴朗少云,地面辐射散热快,因此温度下降也快,有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一说。



1655114005096.png

 

秋分:风色高清,乾坤肃静,新雁来临。

 

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

作者  元稹(唐代)

琴弹南吕调,风色已高清;

云散飘飖影,雷收振怒声;

乾坤能静肃,寒暑喜均平;

忽见新来雁,人心敢不惊?



1655114026678.png

 

寒露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临。



池上

作者 白居易(唐代)

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临。

兰衰花始白,荷破叶犹青。

独立栖沙鹤,双飞照水萤。

若为寥落境,仍值酒初醒。





1655114042332.png



霜降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。



《咏廿四气诗·霜降九月中》

作者 元稹(唐代)

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

野豺先祭月,仙菊遇重阳。

秋色悲疏木,鸿鸣忆故乡。

谁知一樽酒,能使百秋亡。



霜降时分的秋天一片萧瑟之气,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:“一候豺乃祭兽;二候草木黄落;三候蜇虫咸俯。”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,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。在这里诗人就用了豺祭兽的典故。再加上疏木、哀鸿、思乡,这时候可以饮上一杯美酒,忘却这他乡故乡、忧伤哀愁、古今岁月。



1655114062648.png



立冬落水荷塘满眼枯,西风渐作北风呼。

 

立冬

作者 紫金霜(宋代)

落水荷塘满眼枯,西风渐作北风呼

黄杨倔强尤一色,白桦优柔以半疏。

门尽冷霜能醒骨,窗临残照好读书。

拟约三九吟梅雪,还借自家小火炉。

 

1655114083771.png

小雪:花雪随风不厌看,一片飞来一片寒。



《小雪》

作者 戴叔伦(唐代)

花雪随风不厌看,更多还肯失林峦。

愁人正在书窗下,一片飞来一片寒



1655114143198.png



大雪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
 

《江雪》

作者 柳宗元(唐代)
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

image.png

 

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


《小至》

作者 杜甫(唐代)
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

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管动飞灰。

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
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


image.png



小寒:小寒连大吕,欢鹊垒新巢。

 

《小寒》

作者 元稹(唐代)

小寒连大吕,欢鹊垒新巢。

拾食寻河曲,衔紫绕树梢。

霜鹰近北首,雊雉隐丛茅。

莫怪严凝切,春冬正月交。

小寒给人向往春日的希望。虽说小寒之时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刻,但大雁已经开始北归,喜鹊也已开始筑巢,这冬已经离春不远了。

小寒的天气,按照陶渊明的说法是:“凄凄岁暮风,翳翳 [yiyi,晦暗] 经日雪。”风雪交加,几乎是一种常态。即使大白天,也是天色晦暗,“荆扉昼常闭”,人们只能整天躲藏在屋子里,“邈与世相绝”,让自己“闭关”,完全与世隔绝。隆冬时节的田园,不复清雅,只有凄寒。往往是“三九二十七,篱头吹觱栗 [bìlì,古代乐器],四九三十六,夜眠如露宿”。寒风嘶吼,篱笆发出乐器般的声音。



image.png



大寒:大寒宜近火,无事莫开门。



《咏廿四气诗-大寒十二月中》

作者 元稹(唐代)

腊酒自盈樽,金炉兽炭温。

大寒宜近火,无事莫开门。

冬与春交替,星周月讵存?

明朝换新律,梅柳待阳春。



image.png



立春:东风吹散梅梢雪,一夜挽回天下春。



《立春》

作者 白玉蟾(宋代)

东风吹散梅梢雪,一夜挽回天下春

从此阳春应有脚,百花富贵草精神。

二十四节气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。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二十四节气,具有严谨的科学品质、深邃的文化内涵、悠久的历史积淀,二十四节气作为优秀的文化传承,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,更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。



阅读 134